水生植物类
菖蒲
菖蒲也叫做白菖蒲、藏菖蒲,多年生草本,根状茎粗壮。叶基生,剑形,中脉明显突出,基部叶鞘套折,有膜质边缘。生于沼泽地、溪流或水田边。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,有香气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,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;根茎可制香味料。亦称为尧韭。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,其毒性为全株有毒,根茎毒性较大。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。原产中国及日本,北温带均有分布。
菖蒲多生于海拔1500-1750米(2600米)以下的水边、沼泽湿地或湖泊浮岛上,也常有栽培。 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0-25℃,10℃以下停止生长。冬季以地下茎潜入泥中越冬。喜冷凉湿润气候,阴湿环境,耐寒,忌干旱。
菖蒲可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,在室内进行秋播,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,在20℃左右的条件下,早春会陆续发芽,后进行分离培养,待苗生长健壮时,可移栽定植。在早春(清明前后)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,洗干净,去除老根、茎及枯叶、茎,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,每块保留3-4个新芽,进行繁殖。在生长期进行分栽,将植株连根挖起,洗净,去掉2/3的根,再分成块状,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、新生根。
露地栽培,选择池边低洼地,栽植地株行距小块20m、大块50m,但一定要根据水景布置地需要,可采用带形、长方形、几何形等栽植方式栽种。栽植的深度以保持主芽接近泥面,同时灌水1-3厘米。盆栽时,选择不漏水的盆,内茎在40-50厘米,盆底施足基肥,中间挖穴植入根茎,生长点露出泥土面,加水1-3厘米。
菖蒲在生长季节的适应性较强,可进行粗放管理。在生长期内保持水位或潮湿,施追肥2-3次,并结合施肥除草。初期以氮肥为主,抽穗开花前应以施磷肥钾肥为主;每次施肥一定要把肥放入泥中(泥表面5厘米以下)。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残叶,集中烧掉或沤肥。露地栽培2-3年要更新,盆栽2年更换分栽1次。
菖蒲是园林绿化中,常用的水生植物,其丰富的品种,较高的观赏价值,在园林绿化中,得以充分应用。菖蒲叶丛翠绿,端庄秀丽,具有香气,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,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。叶、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。园林上丛植于湖,塘岸边,或点缀于庭园水景和临水假山一隅,有良好的观赏价值。
菖蒲室内观赏多以水培为主,只要清水不涸,可数十年不枯。栽培时可依据个人喜好、放置地点、株体的大小,选择中等深度的玻璃或其他不漏水的器皿,将菖蒲茎段洗净,去除老根、过长根,在浓度为2克/升~3克/升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小时后,以卵石、石子、粗河砂充填固定在盆中,加水置于光线充足处即可。日常除及时补水外,定期在水中添加少许市售营养花肥或复合化肥,便可使其生长繁茂。菖蒲耐寒,冬季无需特殊养护,只要将枯枝残叶清理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