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灌木类
淡竹
一、植物特征
淡竹又名乌竹、粉绿竹、花皮淡竹,是禾本科刚竹属的多年生植物,竿高3-12米,粗2-5厘米,幼竿密被白粉,无毛,老竿灰黄绿色;节间最长可达40厘米,壁薄,厚仅约3毫米;竿环与箨环均稍隆起,同高。箨鞘背面淡紫褐色至淡紫绿色,常有深浅相同的纵条纹,无毛,具紫色脉纹及疏生的小斑点或斑块,无箨耳及鞘口繸毛;箨舌暗紫褐色,高约2-3毫米,截形,边缘有波状裂齿及细短纤毛;箨片线状披针形或带状,开展或外翻,平直或有时微皱曲,绿紫色,边缘淡黄色。末级小枝
2或3叶;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存在但早落;叶舌紫褐色;叶片长7-16厘米,宽1.2-2.5厘米,下表面沿中脉两侧稍被柔毛。花枝呈穗状,长达11厘米,基部有3-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;佛焰苞5-7片,无毛或一侧疏生柔毛,鞘口繸毛有时存在,数少,短细,缩小叶狭披针形至锥状,每苞内有2-4枚假小穗,但其中常仅1或2枚发育正常,侧生假小穗下方所托的苞片披针形,先端有微毛。小穗长约2.5厘米,狭披针形,含1或2朵小花,常以最上端一朵成熟;小穗轴最后延伸成刺芒状,节间密生短柔毛;颖不存在或仅1片;外稃长约2厘米,常被短柔毛;内稃稍短于其外稃,脊上生短柔毛;鳞被长4毫米;花药长12毫米;柱头2,羽毛状。笋期4月中旬至5月底,花期6月。
二、生长管理技术
淡竹有怕强风,怕严寒,喜光的特点,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下,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,年平均温度10℃以上,极端最低温度不得超过-20℃,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酸、微碱性土壤。分布于我国产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。繁殖方式一般为分株或埋鞭繁殖。在成林的园子里,选择用来繁殖的母竹。淡竹繁殖特性比较特殊,必须选择两年生的淡竹。一年生淡竹是绿色的;两年生淡竹是黄绿色的;三年以上的淡竹是黄色的。用来繁殖的母竹必须是枝叶茂盛、竹节正常、没有病虫害单株粗度1-3厘米的健壮淡竹。一棵带有地下茎的母竹,第二年,它就长出新的淡竹,到了第三年,这一棵母竹,就能变成一片竹林。
栽植后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湿润,特别是在出笋期,或幼竹旺盛生长期,要保证及时灌水。对新栽植的竹子,每天上午9-10点,下午3-4点要定时对竹叶进行喷水,在夏季移栽时,要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。移栽时,若管理不当,会出现“假死现象”,所谓假死,就是新栽植的竹叶,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,但只要竹干始终保持鲜绿色,这时注意保湿,仍能重新发芽,并长出新叶。竹子较喜湿,但也怕水涝,因此干旱时要注意及时灌水,在雨季要及时挖沟排水。在栽植时,要剪除一部分枝条,并摘除部分叶片,尤其要剪去衰老的叶片,减少水分蒸发,确保成活。由于淡竹的根系较浅,新栽的容易倒伏,特别是春天风大,因此,移栽后,要绑杆固定,及时用小竹杆把整个建园地的母竹连接起来,变成结实的框架结构。在浇水或雨后,要及时对斜歪的母竹进行培土扶正。
三、淡竹价格
产品名称 | 米径(cm) | 高度(cm) | 冠幅(cm) | 地径(cm) | 价格(元) |
淡竹 | 100 | 0.8 | |||
淡竹 | 150 | 1.4 | |||
淡竹 | 200 | 2.6 | |||
淡竹 | 1 | 1.5 | |||
淡竹 | 1.5 | 2.8 | |||
淡竹 | 2 | 3.2 | |||
淡竹 | 3 | 4.3 | |||
淡竹 | 4 | 7 | |||
淡竹 | 更多规格 | 电话咨询 |
四、园林用途
淡竹的心是空的,所以象征着内心谦逊,内心不膨胀。而淡竹它的枝节虽然弯曲,却不折,这样也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也有了引导性和象征性的意义。所以说宁静淡泊、刚正不阿是淡竹最高贵品质,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共同的追求。而淡竹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的,淡竹的各个部分都应用到不同的领域,在园林绿化中常被用于成片栽种或点缀栽种使用等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,而其竹笋则是上等的食材,在江浙一带是比较有名的特色菜品,它的竹竿更是可以用来制作农具或是制作凉席等丝竹用品。